查看原文
其他

9月、10月热点分析!你的答题案例库该更新啦

助你上岸的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8

不知道现阶段大家的案例库准备的怎么样了?案例在答题时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学姐就不做赘述。之前一堆同学跑来要案例,今天学姐系统给大家总结了十月、九月的热点!!


大家快拿着小本本记笔记啦!


(本文思维导图)



10月热点



1.特朗普确诊新冠



事件概述:

2020年10月2日,据中国日报网消息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推文,确认了自己已感染新冠的消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特朗普感染了新冠以外,特朗普的妻子在新冠肺炎的检测当中也呈阳性。另外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称,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在白宫网站发表文章详细介绍其确诊新冠后的经历,同时也透露她与特朗普的儿子,巴伦·特朗普也曾确诊新冠。


涉及考点:

网络围观


相关分析:

特朗普确诊新冠的消息一出,便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众多网友搬来小板凳在线吃瓜,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网络围观行为。所谓网络围观,是指网民通过门户网站或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空间,微信(圈)、QQ(群)等即时交流工具,在论坛、贴吧以及各类社交网站等媒介平台或通道,以浏览、点击、转发、评论等方式关注生活事件与社会动态的行为。学者靖鸣与蔡文玲对于全民网络围观进行了深刻分析。他们认为:


1.技术变革是全民网络围观的驱动力。技术赋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又都是听众。每个人既是新闻事件的围观者和监视者,也是处于审视中的被围观者和被监视者。网络世界的去中心化特征,也为“吃瓜群众”提供了从“围观”走向“前台”的可能。


2.社会矛盾是全民网络围观的导火索。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每个公众都无法置身事外。其中网络围观的助推力不容小觑,甚至《南方周末》的评论员笑蜀认为:“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公众对社会固有矛盾本就敏感,各种负面情绪堆积,得不到释放,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和突发事件以及次生灾情的出现,极易挑动他们脆弱的神经,往往引来公众一哄而上,在围观中寻求利益实现的可能。


3.专业意见领袖加快全民网络围观步伐。网络意见领袖的出现彰显了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后的再中心化。在很多新闻事件中,官方和主流媒体未能抓住新闻的“第一落点”,被意见领袖掌握了话语权。


4.网民的心理是全民网络围观的催化剂。网民的心理因素成为推动全民网络围观的一股重要力量。比如弘扬社会美德的正义感、满足猎奇的窥私欲、追求身份认同的归属感、寻求替代性满足等等。


关于特朗普确诊想拥有更多思考角度?请戳:特朗普确诊?!会考吗?怎么考?



2.“赫兹实验室”洗稿风波


事件概述:

成都MC浴室是一家同志浴室,最近国庆中秋长假加上搞12周年庆活动,生意火爆。有人将浴室现场的大尺度图片及视频发到网上,在抖音、微博、推特等引起广泛传播。10月3日,凌晨1时左右,MC以打扫为由驱散了上千名客人,在圈内率先引爆舆论。10月4日,微信公众号“赫兹实验室”发文《成都MC浴室调查实录:约炮与猎奇,艾滋与群交,快感与天性》。10月5日,微信公众号“常识”发文《关于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洗稿常识报道的声明》,称“赫兹实验室”发布的关于成都MC的文章与其2018年11月11日发布的文章《成都同志浴室:自由与自由的背面》有大部分重合内容。


涉及考点:

自媒体洗稿


相关分析:

国内知名传媒法学者魏永征教授曾在《在“洗稿”名目下的剽窃》一文中提出, “洗稿”一词源于我国香港地区新闻界, 是业界默认的普遍操作。它指的是某个新闻事件发生后, 没有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从广播电视或网上的报道获取已经发生的事实, 然后写成文稿发表。有时同行之间还会互相交换采访文稿, 各人根据别人报道的事实撰稿在报纸上发表。


现在洗稿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单纯的表达问题, 而是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行为。如今自媒体成了“洗稿”的重灾区, 不少网络大V加入“洗稿”大军, “洗稿”被推上风口浪尖。目前, 学术界对“洗稿”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认定。王志锋认为,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 使其好像面目全非, 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微信法务团队于2018年12月14日在“微信法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守护原创:微信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规则》提供了一种界定洗稿的思路:


1.看主题和观点, 就相同的主题在相同的角度表达一致的观点。

2.看素材和细节使用相似的非新闻素材, 包括文字、图片等。

3.看行文和逻辑雷同的表达方式或逻辑, 包括内容结构、人物关系、推演思路等。

4.看内容产生方式采用同义词更换、语序转换、段落变换、增删非关键词语等方式。


想了解更多,请戳:川大学生被碰瓷!洗稿也能清新脱俗?



3.九人因食用变质酸汤子去世


事件概述:

10月5日早上,黑龙江鸡东县一家庭举行聚餐。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0月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经调查,死亡的原因是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涉及考点:

健康传播


相关分析:

仔细分析,这出悲剧产生的原因还是普通家庭对于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知识的匮乏。小到食物中毒,大到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其实都属于健康传播范畴。


健康传播的定义较为宽泛,为了方便大家在考卷上对健康传播下定义,建议使用传播学者罗杰斯对健康传播的定义: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行为,并认为健康传播的相关研究主题涉及广泛,既包括以艾滋病预防为龙头的疾病预防,也包括药物滥用预防、医患关系研究、计划生育、癌症的早期发现、戒烟等内容。


在健康传播中,健康素养是近年来健康促进领域比较热门的词语。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是指人们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以做出健康决策的能力。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甄别不同的信息来源,关注权威信息,是个体有效抵抗新冠疫情及其带来的焦虑情绪的重要方法,更是获得健康生活的重要条件。


想了解更多,请戳:健康传播成今年最热考点!高分答案都在这,速来!



4.六十岁阿姨痴恋靳东




事件概述:

10月13日“假靳东”事件在热搜刷屏。江西一位61岁的黄女士,号称自己要嫁给靳东。这位黄女士是靳东粉丝,疫情期间她在抖音刷到了靳东,并且极其确定是靳东本人,两个人已经取得联系。因为思念靳东,暴瘦十几斤,为了追这个“靳东”跑去外地,不惜和丈夫大打出手,甚至要离婚。黄女士说某音上靳东说的话都是给她听的,所有的歌都是唱给她的。还说靳东会给她100万,还有给她一套房子。但其实这个靳东账号其实是假的,也就是新媒体行业里常见的高仿明星号。老公和儿子跟大妈说这是个骗局,但是大妈完全不信。


涉及考点:

网络欺诈、数字鸿沟、媒介素养


相关分析:

相较于现代年轻人对新媒体的依赖甚至上瘾问题,老年群体恰恰呈现出了相反的特点。大部分老年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和陈旧,他们认为自己无法面对日新月异错综复杂的新兴媒体,对新媒介信息往往保持谨慎的态度甚至恐惧心理,对新兴媒体警惕性高。对于新媒体等新鲜事物,他们因为视力不好或者记忆力下降等生理因素的限制,缺乏足够的兴趣去触碰和了解,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


部分使用新媒体的老年人对新媒体也属于浅层次接触状态。大部分老年人对微信文章通常会依据自身的经验判断,如果自己认为可信度较低,则选择不去理睬。他们不会选择通过网络核实信息、丰富经验或知识储备,而是坚信不疑自己的多年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能一眼识破网络诈骗的招数。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至关重要,这需要家庭、媒体、社会等各方共同奋斗。



5.上海名媛拼单群


事件概述:

十月中旬,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火了!文中,作者号称花500元“入群费”,潜入魔都名媛群,用群聊记录,揭开了“名媛”们的真面目。在名媛群,丽思卡尔顿酒店3000元一晚江景房,15个“名媛”一起拼,一人两百就够了,酒店浴袍也是15个人轮流穿着拍照,连一滴水都不带打湿的。一份下午茶6个“名媛”拼,一个人只要85元,就可以在朋友圈云淡风轻地摆出享用魔都顶级下午茶的美照。


涉及考点:

消费社会、文化工业、社会表演


相关分析:

“人设”即“人物设定”,来自二次元文化,最初的含义是指设定作品中的人物展现给观众的形象,包含外在特征与性格特征两个方面,后来“人设”一词开始用于明星的整体形象塑造当中。从本质上来看,“人设”是“赋予具体的人以抽象化的寓意,从而使之具有符合大众审美的符号价值”。


但是“人设”是设定出来的,同时设定的目的性极强,设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因此在设定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情境的影响,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人设,这也就说明人设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表演的性质,正如戈夫曼曾提出的“表演出来的自我”概念,“这种自我本身并不是来自其占有者,而是来自其他行动的整个场景,是由当场所发生的事件的象征所促成的”。带有表演性质的人设本身无可厚非,但当追求“人设”变成一种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而丢失了真实的本我成分时,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为人设而活”的客体,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6.最美护士于鑫慧翻车



事件概述:

于鑫慧在武汉疫情最吃紧时,她选择了报名去前线当医护人员。到了武汉,于鑫慧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患者14天隔离期的护理工作:比如每日6次查房,比如给病患量体温,登记病人每日状况等。直到4月14日,于鑫慧已经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抗疫工作,回到了老家南通。这一段充满勇气与奉献的抗疫之旅,开始让她收获了满满好评。她被称为“最美逆行者”,各大媒体对她的报道铺天盖地,赞美之声不绝如缕。


于鑫慧高调表示自己崇拜军人,想要嫁给兵哥哥,在线全网征婚。10月7日微博话题#想当军嫂的抗疫女护士被兵哥哥求婚#登上热搜榜单讨论量为1.1万,阅读量达8263.9万。10月13日,有网民爆料称报道中那位想当军嫂的女主人公曾结婚生子、并因以丈夫名义借贷不还而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


涉及考点:

新闻框架、人设、官媒翻车


相关分析:

新闻框架是记者在处理信息和意义时必然有的整体性的思考基模, 或中心意义的组构方式。学者们已有共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生产中总是选择一些信息而排除另一些信息,从而影响公众舆论与受众对特定事件或问题的理解。这种“ 持续不断地选择、强调和遗漏”的过程就 是创造框架的过程。


Gitlin(1980)认为,框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存在着很多事情,即便一个特定事物也有无数值得注意的细节;框架就是由默认的理论所构成的选择、强调和呈现的原则,藉此告诉人们存在什么、发生了什么、其中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近来研究表明,新闻媒介侧重事件或问题的某些面向将导致这些面向更显著、更易于到达受众,从而更可能影响受众的认知。


正如曹林老师所讲:“某种程度上,她的‘事迹’是在投其所好,根据某种叙事框架去‘打磨’的。个人讲故事时夸大一下,记者采访时诱导一下,通讯员拔高一下,地方包装时美化一下,热衷于渲染的自媒体标题党再助攻一下,完美人设就出来了。可以说,这个完美人设的崩塌,没有一个美容师是无辜的。某种程度上,这个人设不仅是个人‘讲’出来的,是美容师们的共谋。”



7.宋茜礼服被群嘲


事件概述:

10月16日,新晋金鹰女神宋茜在金鹰晚会上身穿隆重的金鹰战袍礼服出场,没想到却遭遇翻车现场。为了打造出发光效果,“金鹰女神”礼服用了重达30斤的四层面料定制而成,这本身就有一种上身显胖的效果。而在礼服的腰部,又加上了黄金腰带的配饰,更是给穿着者带来了“视觉灾难”。一些网友开始对于宋茜的身材、妆发进行吐槽。


涉及考点:

身体焦虑


相关分析:

为何我们总对女明星的身材有那么多的挑剔?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拿着放大镜,挑着那些女明星所谓的身材缺陷。虽说明星就是自己的品牌,保持光鲜亮丽的外表、性感苗条的身材,属于他们职业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观众过于追求这些东西,是不是忘记了他们作为更加本职的身份——歌手、演员。越来越多的我们陷入了身体焦虑!


身体焦虑又被称为社会体格焦虑,是一个源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体格焦虑是针对体格而形成的社会性焦虑的一种特定亚型。Hart等人将社会性体格焦虑定义为“当个体面临他人对自己体格进行观察或评价情境时所体验到的焦虑程度”。 


正如西林(Chris Shilling)在《身体与社会理论》的“导言”中指出的:“现在,我们有了一套程度空前的控制身体的工具,……随着生物学知识、外科整容、生物工程、运动科学的发展,身体越来越成为可以选择、塑造的东西。这些发展促进了人们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也促进了身体被别人控制的能力。



8.双十一直播


事件概述:

今年的双十一于10月21日启动预售,“直播一哥”李佳琦和“淘宝直播一姐”薇娅同时直播,一场暗潮涌动的带货竞赛也悄然展开。据淘宝直播榜单显示,薇娅和李佳琦20日晚直播总销售额分别录得32.21亿元和33.27亿元,总额逼近70亿元,销售定金超10亿元。有业内人士简单预计,如果按10万一个坑位费以及最终销售额的20%计算,李佳琦一晚就能赚6.83亿元,薇娅更高达7.15亿元。


涉及考点:

电商直播


相关分析:

作为网络消费模式创新,直播电商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不断拓展网络消费空间。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 亿,占网购用户的37.2%,占直播用户的 47.3%。直播电商通过“内容种草53”、实时互动的方式激活用户感性消费,提升购买转化率和用户体验。


“直播+电商”模式造就的电商直播适时弥补了电商平台对于商品展示的不足,让商品的相关信息变得更加立体直观,极大地满足了观看直播的用户对商品在购买前的了解需求,也让用户的购物体验变得更加真实有趣。


“直播带货”在2020依旧热度不减。“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模式,在疫情期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商直播对扶贫助农的重要作用也越发凸显。多地县长变身“网红”直播间“带货”,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摇旗助威,一场直播销售脐橙约6万斤、32秒卖出当地知名品牌烧鸡6000多只等新闻不绝于耳;“小朱配琦”组合专场累计观看次数达 1.22 亿,卖出总价值 4014 万元的湖北商品……这些让人们见识到了电商的巨大威力,也展示了“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的广阔前景。


想了解更多,请戳:“直播一哥”李佳琦落户上海!这个考点2021年还得爆



9.“打工人”成现象级热词


事件概述: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近日,“打工人”成了一个现象级热词,一句“早安,打工人!”成了最新的问候语,道尽无数卑微社畜的心声。“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打工人”透露出许多人在困难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打工人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涉及考点:

符号(象征)互动论、狂欢理论、参与式文化、模因效应、数字劳工


相关分析:

“打工”一词最初诞生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香港传入内地,原是工薪阶层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随着社会变迁与城镇化的发展,这一表达逐渐用以指代全国各地乡镇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外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从事体力工作,并由此引申出“打工人”的说法。社交媒体的发展及后现代文化语境泛化了“打工人”的概念,打破了社会不同劳动阶级的界限,加入了戏谑与自嘲的亚文化特征。传达出在高压社会里无论“精英”还是“社畜”,都要为生计奔忙的心酸。


“打工人”概念的流变也反映出当前一种社会认知,即人的“工具”属性逐渐被开发了出来,人人都是打工人,人人都受制于资本和商业意识形态。提到工具属性和人的异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由此联想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中的“数字劳工”这一概念呢?


目前对于数字劳工的定义阐释最完整和最清晰的是福克斯的著作《数字劳动与马克思》,他指出“数字劳工是电子媒介生存、使用以及应用这样集体劳动力中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一个确定的职业, 他们服务的产业定义了他们, 在这个产业中, 他们受资本的剥削。”数字劳工模糊了“工作”与“玩耍”的界限,也模糊了“生产”与“消费”的界限。


想了解更多,请戳:没有一个新传考研er能逃过“打工人”这个梗!



9月热点



1.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


事件概述:

9月初,一个网名为加油吧Vicky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自己被前男友强奸。据爆料内容显示,2019年6月初这名女生遭遇到一名男性罗某某的强奸,随后罗某某强行与这名女生确定恋爱关系。但是在他们恋爱的过程中这名女生多次遭到罗某某的欺凌和羞辱,除此之外,罗某某还多次性侵其他女生,还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嫖娼等。这名女生在网络上发出这长篇巨幅的控诉文章后,便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随着罗某某发布否认澄清文章以及各类细节信息,该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涉及考点:

后真相 女性主义 舆论力量


相关分析:


1、网络情绪爆发先于事实真相

纵观该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表现,我们会感受到极为强烈的情绪化内容。这些情绪化内容的产生并非来源于客观且被证实了的负面真相,而是来源于事件真相未明的网络信息。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对事件男主强奸犯的愤怒还是对事件女主捏造事实嫌疑的攻击,大部分都是立足于双方之间互曝的对立性网络博文,较少的对该事件中相关信息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


尽管这些负面情绪由某些自媒体大V带节奏的缘故,也有一些网友爆料的涉事双方存在买水军互黑煽动网络情绪的嫌疑,但是这些先于事件真相而爆发的负面情绪在网络空间内迅速得到了呼应、强化和聚合。这也印证了在这个事件中,情绪宣泄可能比追问事件真相更为重要,到头来,网络狂欢式的相互攻讦谩骂可能只是事件当事人与网民之间的相互利用而已,舆论的可操纵性也由此显现。


2. 男女性别对立成为舆论形成的基础立场

不可否认,当时很多类型的事件中男女性别对立都会成为舆论生成的重要助推器。在这个涉及到男女交往、强奸嫌疑、渣男标签的事件中,基于男女性别对立立场而形成的网络舆论占据了该事件舆论分布中的重要分量。


基于男女性别对立而形成的网络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立足于这个事件中的相关信息,比如女性的名声、房思琪式被迫恋爱等内容,因此引发关于性别对立的舆论相互指责和攻击;二是立足于以往女性被性侵的事件集合经历,并结合该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相关共同点,对事件男主进行大加讨伐。


由此可见,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男女性别对立成为网络舆论生成的原动力,男女性别对立的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就事论事而产生,它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威力极大且尽情蔓延,这导致在非常多的事件中网络舆论变得混乱并且面目全非,而这一切映照到现实生活中时,只会加剧男女性的现实矛盾而已。


3、“狼来了”的舆论警惕力量逐渐显现

从该事件在网络传播的后期发展情况来看,保持理性吃瓜的舆论声量渐起。除了理性吃瓜的舆论,更多的是出现了对该事件存在反转可能的舆论猜测,此时也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呈现出回归理性分析的苗头。呼吁大家理性吃瓜和事件反转猜想的相关依据除了该事件双方不断爆料澄清晒证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以往反转新闻的具体案例,如春秋两不沾事件、李星星事件等。


这些事件在经历了网民情绪群愤四起而后回味事件细节真伪性的具体路径后,渐渐的开始形成对事件可能发生反转的相关猜想,进而产生了“狼来了”式的舆论警惕力量。这些对事件可能反转的舆论警惕力量是过往相关事件网络舆论所形成的现实经验,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现实经验实际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也大多为后知后觉,大部分事件的前期网络舆论总免不了被带节奏的过程。


备注:文字分析来源于蚁坊软件的“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舆情报告



2.散装卫生巾引发热议



事件概述:

9月初,与“散装卫生巾”有关的新闻进入大众视野,一位网友偶然间发现网络平台上售卖大包装卫生巾。问答区“建议大家买有牌子的吧——生活难、我有难处”的沉重对话,将“散装卫生巾”推上了热搜。除涉事卫生巾的真假反转外,更引人关注的是其中折射出的卫生巾产品安全、庞大而失语的低收入女性卫生需求,甚至引发了对女性普遍困境的讨论。


涉及考点:

新闻评论、月经贫困


相关分析:

首先“月经贫困”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月经贫困“、”并没有出现在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大众的视野中,这种“失声”,其实是女性失语的一种表现。但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赋权,互联网对女性议题越来越关注,这种媒体缺位的状况正在改变。在此次报道中,《南方都市报》针对贫困女童的“月经贫困”问题进行了报道,揭示了“月经贫困”仍然在困扰着数以千计的女性群体,《新京报》指出全球有4000万女性面临月经贫困,这些女孩在生理期到来时,只能用卫生纸或别的东西代替。在受众碎片化的阅读和注意力分散的时代,媒体应当对女性权益给予更多的关注,让更多人关注到月经贫困、贫困女性的性教育问题,毕竟散装卫生巾背后,是数量庞大的、在月经贫困中苦苦挣扎的女性。



3.非全日制研究生再次引发争议


事件概述:

9月7日,一则“官方回应驳回非全硕士补贴申请”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人社部称“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南京市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申请对象”条款被财政部门驳回。此前,教育部有回应非全硕士受歧视表示用人单位应提供平等机会,官方主导性意见逐渐明确。


涉及考点:

新闻评论、意见领袖、主流媒体舆论主导


相关分析:

非全日制研究生并非是第一次引发热议。对于9月的热搜,大家应该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非全研究生的讨论主题集中于”可不可行“及“是否应该和全日制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较为感性的话题中。当讨论层面无法得到突破的时候,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宣泄就会随之而来,表现出相互攻击、谩骂的极端行为,一条评论博文“非全先问问自己配不配”引发网民展开骂战,“你又算个什么东西啊? ”“回去睡醒的再来放屁好吗?”“你小时候在化粪池里培养大的吧?”话语表达逐渐走向失控。


其二,官、媒“合谋”主导性表态打破话语权平衡。当前的官方和媒体基本上遵循着“程序正义”话语逻辑达成了一致性意见,争取非全日制研究生实现平等待遇的目的。这种主导性的表态导致网络舆论呈现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一定程度的对立。实际上,官、媒在报道非全日制研究系列事件上缺失了一个主要的话语表达群体——全日制研究生的看法如何?在全日制研究生的认知上,非全能否构成不公平?过度地渲染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视”打破了话语权的平衡,凌驾于实际利益受损的一大群体之上。


备注:文字分析源于蚁坊软件的《媒体动员与舆论呈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尴尬和抗争》



4.《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


事件概述:

9月8日,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在朋友圈刷屏,文章通过对平台系统的详细解读,引发人们对于算法和平台派单不合理的责任声讨,并试图追问在数字经济地时代,算法究竟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其后饿了吗和美团外卖纷纷发表声明,称将会更好的优化系统,在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务的同时,也给骑手预留出弹性的时间。但预留的弹性时间,并没有解决骑手的困境,平台在算法分配下的管理逻辑问题,实则是“人的逻辑”和“算法逻辑”的糅合与对抗。


涉及考点:

算法奴役、平台经济、技术异化


相关分析:时评 | 技术规则里的外卖员得救了吗?



5.刘亦菲版《花木兰》豆瓣评分4.7



事件概述:

刘亦菲版本的《花木兰》在9月11日登陆中国内地影院,在海外收获一片好评的花木兰,却在豆瓣的评分仅为4.7分,大多数的劣评集中在了对“道化服装的不用心”和“相比动画版去掉了音乐和喜剧的平缓叙事“上。东西方的审美差异冲突又一次被体现了出来,里面涉及到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知识点值得思考。


涉及考点:

文化折扣、女性主义、跨文化传播


相关分析:

霍斯金斯曾提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在国内市场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其背后是文化结构差异导致的“文化折扣”现象。原版《花木兰》的故事内核是“忠”、“孝”这两种精神,即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它更加贴近中国语境下的“集体主义”精神。而经过迪士尼重组元素后的《花木兰》是把花木兰身上的自我意识和反叛意识放大,更加贴近西方语境下的“个人主义”精神,国内国外反应的不同体现的是中西方价值观上面的差异和壁垒。



6.央视关注老人使用健康码难的问题


事件概述:

近日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公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主播海霞说,老年人生理健康方面的障碍需要及时干预,生活中的障碍更要尽力扫除,别让数字化成为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鸿沟。


涉及考点:

新闻评论、数字鸿沟


相关分析:

“老年人用健康码难”问题实际上是代际数字鸿沟的体现,老人对新媒体的感知度和需求度不高,对年轻人网络语言与思维方式的不解,数字思维的匮乏,对社交媒体使用的担忧无疑在拉大着代际交流的距离,导致代际间数字鸿沟的不断扩大,比如一个小小的健康码,对于年轻人来说,填信息、截图可能只要一两分钟,但却能让一些不太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寸步难行。作为青年一代可以利用自身的“新知识”、“新思潮”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反哺,当代际之间能围绕着新媒体采纳和使用展开交流和互动,数字代沟的弥合也就有了可能性。



7.宁波小张维权冲上热搜榜首



事件概述:

9月22日,浙江宁波一男生小张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事件意外成为引发网络狂欢的主角,本是一则维权的社会新闻,但却因小张颜值太帅冲上热搜榜首,在1818黄金眼微博评论中,热门评论都在赞叹小张的“神仙颜值”,甚至有网友评论:一看见小张的脸,就知道整件事情都是物业的错。


涉及考点:

舆论走偏、娱乐狂欢


相关分析:

曾经捧红杭州小吴的新闻节目《1818黄金眼》以亲民路线备受维权者的青睐,此次宁波小张的爆红与杭州小吴虽同属于素人引发的网络世界的舆论狂欢,但出发点却并不一致。相比于杭州小吴靠喜感表情包出道,宁波小张凭借的是“颜值即正义”的审美体验处于舆论中心。网民之间通过分享和传播“帅”这一观点获得了精神的释放,从而感到快乐或者产生认同感以及共鸣,这种“一边倒”的倾向性满足了网民之间的社交需求,基于此网民关注点已经不是小张的诉求是否解决,而是围绕“小张太帅”话语情境包裹的娱乐狂欢。



8.媒体融合最新政策发布


事件概述:

9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涉及考点:

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相关分析:

此次最新《意见》的发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强调,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二是强调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三是提出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参考文献:

1.靖鸣,蔡文玲,《从全景敞视监视到全民网络围观:动因及其特征》

2. 《“双11”这就开始了?太吓人了,李佳琦、薇娅一夜总销售额70亿!》

3.栾轶玫,张雅琦,《人设奴役与数字劳工——异化理论视角下的直播带货》

4.胡文静,李梦涵,王晓珊,李艺璇,《“银色浪潮”下的老年人新媒介素养分析》

5. 河南全搜索,《“最美援鄂护士翻车事件”舆情分析》

6.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完美人设崩塌时,没有一个美容师是无辜的》

7. 夏倩芳,张明新,《新闻框架与固定成见:1979-2005年中国大陆主流报纸新闻中的党员形象与精英形象》

8.蚁坊软件,《媒体动员与舆论呈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尴尬和抗争》https://www.eefung.com/hot-report/20200911095726

9.蚁坊软件,《“罗某某被曝强奸事件”舆情报告》


编辑:简抒

主编:羽生生


新闻实务小册子发售啦!

一本在手,实务全有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新传人の书店

点击下图找本好书

↓↓↓


蓝皮书专题

扫码看大佬押题

↓↓↓


全年热点合集

扫码查看不错过

↓↓↓


全年考点干货合集

扫码get硬货

↓↓↓


本月好文👇
没有一个新传考研er能逃过“打工人”这个梗!
必看!彭兰、喻国明、史安斌等大佬的全年论文都藏着啥考点
2杯奶茶省出一周时间!新闻实务理论小册子首发!
学/业界大佬力挺的网络视听传播,你敢不背?
扎心了!居然有人可以提前练习真题 | 微博公益答题活动
政治如何考到80分?最后三个月这几件事很重要!
高级词语表达大盘点,教你如何摆脱大白话!
大连理工学生自缢身亡后,我真的不想考了......
2020年新传最重要的数据都在这!建议打印收藏
万字热门名词解释奉上!建议直接打印背诵!
关于网络暴力,这篇论文给了满分答案!
超精辟!大佬都在用的评论佳句,背了就加分!
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关于科学传播这些点你得背!
阅卷老师告诉你:什么样的答卷是高分?(内附21个专题合辑!)
川大学生被碰瓷!洗稿也能清新脱俗?
关于疫情,新传四大权威期刊重点讨论这几个考点!
《姜子牙》评分从 7.4 到  7.0,中国动画电影路在何方 ?

清华大学这道题竟难倒一片人?解困式新闻明明很简单啊!

重磅!媒介融合又出新考点!10大政策+10大论文助你一举攻克!

赠书福利 | 北大教授限量签名新书免费送?知识和追星我都要!
万字干货又来啦!去年我就栽在了这45个概念上······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1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